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、“文化创新与城市软实力研究”创新团队首席专家、《上海文化》杂志社社长、二级研究员。曾任《申江服务导报》主编、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、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。主要从事城市文化与大众传播领域研究。
一、新闻实践
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后入职解放日报,先后在多部门担任编辑记者,创办解放日报驻南方办事处暨记者站。自1997年2月起,筹建创办《申江服务导报》直至担任主编。参与了《申》报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,从成为上海周报市场第一品牌到荣登全国同类周报综合竞争力之首,直至作为解放集团核心资产注入新华传媒上市公司的15年创业发展过程。出版有解码《申》报成功秘诀的《申报关键》(2003)《申报对策》(2012),在业界产生广泛影响。2011年1月起任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,分管科教文卫和专副刊报道,参与组织多届具有全国影响的“解放文化讲坛”。发表大众传播领域研究论文10余篇,其中《不日新者必日退—构建新主流党报的策略和路径》获上海市新闻论文一等奖。新闻作品曾多次获华东地区、上海市新闻一、二三等奖。先后荣获上海市十佳新闻工作者(2004)、中国十大创新传媒人物(2007)。上海市地方领军人才(2008)、中国传媒创新年度人物(2009)、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(2016)。
二、学术专长
1、流言研究。1980年代末,最早在中国大陆开始流言(谣言)研究,先后出版《话说流言蜚语》《流言导读》和《流言研究》(1991,2004,2019),及论文《流言:微信传播与当代社会治理研究》
2、愚园路研究。从上海社区史视角对愚园路街区进行深入研究,先后出版《愚园路上》《愚园路》《愚园路·百年纪念版》(2016,2017,2018),以此为线索改编的三集纪录片和音乐剧长期播放和巡演。发表《论地域特征、地方经验与文学书写中的地方感—以愚园路为样本》《理论视域下的愚园路空间研究》等论文。
3、城市空间与文化研究。先后发表关于人文城市、城市软实力、城市更新、历史风貌区?;?、建筑可阅读的一系列著作和论文,代表作《上海城记》(2023)、及论文《全球背景下的“人民城市”发展理念与上海实践》《上海市“建筑可阅读”活动研究》《江南文化的空间生产与海派新变》等。组织合著《海派文化新论》,主编2021、2022、2023年度《上海文化发展系列蓝皮书》和《城市软实力系列丛书》。主持“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研究”(优秀)、“‘十四五’时期成都增强城市软实力战略研究”、“城市文脉与城市更新策略:基于上海老城厢的研究”等课题 。领衔上海市委宣传部、上海市文旅局等组织的《时代风采》《日出东方》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文案课题。
三、团队效应
担任文学研究所所长后,致力于学科建设,与所务班子一起制定了“夯实基础、培养特色、聚焦重点”的学科发展方向,将“城市文化”作为突破口,并于2020年成功获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硕士点。2021年3月发起成立直属上海社科院的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。旨在打通学界和业界、文化研究者和文化实践者,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,推进中国城市文化创新建设。任职期间,调整并重组了《上海文化》(文化研究)版编辑团队,推出“斯文在线”学术公号和由各领域专家学者主讲的“斯文在线系列学术讲座”,以及命名为“水花雅集”的青年学者沙龙,营造了积极的学术氛围。
四、社会推动作用
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,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。国家艺术基金、上海文化基金会、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金评审专家。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、院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委员。上海“社科新人”终评专家。2021年10月,策划组织纳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“十四五”规划的“世界城市文化论坛”,特聘李欧梵等36位中外著名学者和领军人才为研究员。流言(谣言)和愚园路研究均独具一格,产生现实的社会影响。